

校园足球,启东如何“踢”?
【阅读提示】
3月1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规定各地中小学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从小培养足球人才。按照《方案》,到2025年,中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达到5万所。与之相配套,今年,我省将出台《江苏省青少年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计划建立1000所足球特色学校,并将足球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每个孩子都要学习踢足球,而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每周每班不少于一节足球课。
记者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了解到,我市2015年校园足球行动计划已经启动,站在足球改革的新起点,目前的校园足球推广情况如何?启东的校园足球又该如何来“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版文字 包铃铃 本版摄影 姜新春
快乐的“足球小将”
——记北新小学校园足球队
4月7日下午2时30分,记者走进北新小学。崭新的标准化塑胶操场上,10多名少年生龙活虎地飞奔着。他们个个身体灵活而矫健,运球、传球、配合、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很娴熟。
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笑脸,站在一旁的周永林露出欣慰的笑容。周永林是北新小学的校长,体育专业出身。他自豪地介绍:“我们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全国校园足球布点学校,现有两支足球队,参赛队、替补队各一支。”
提起北新小学的校园足球运动,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学校的足球队在全市小有名气。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项运动后来渐渐搁置了。2012年,周永林与刚刚调任北新镇教管办主任一职的黄卫华一拍即合,决定重新组建校园足球队。
陆冠军是北新小学的资深体育教师,虽不是足球专业出身,但十分热爱足球。组建足球队后,他立马来了劲,担任足球队教练。然而,北新小学只有2名体育教师,另外还承担着全校630人的体育教学任务。人手不够时,周永林就亲自上场。在北新小学的足球场上经常能够看到,黄卫华、周永林、陆冠军,还有一些热爱足球运动的男教师组成一队,足球队的“小将”们组成一队,在校内进行师生足球比赛。教管办主任、校长等都参与进来了,孩子们也劲头十足,操场上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组队3年,足球“小将”们的技艺也越来越精湛。2012年,第一次参加南通市级比赛仅获得第11名的成绩,之后有过第9名,第7名,而去年11月,在南通市少儿足球比赛中,作为启东唯一一支代表队,北新小学足球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第3名的好成绩。
“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我们学会了团队之间的配合。”六年级二班学生徐成博加入学校足球队两年了。在他看来,足球的魅力不仅是比赛,更是队友之间的友谊。两年来,徐成博没有一天放弃踢球,而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
“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终身体育”,这是北新小学的足球精神。周永林说,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既能锻炼体力,又能锻炼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作为竞技体育,足球在增强体质之外,对一个人意志、品质、人格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才是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真正目的。”
校园足球大军扩容
54所中小学申报特色学校
近日,我市启东中学、汇龙中学、南苑小学、北新小学、茅家港小学等54所中小学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超过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0%。与此同时,我市还申报了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体育教研员高冲告诉记者,早在多年前,启东的校园足球运动也曾辉煌过。市实验小学足球队曾多次参加省、市、县级少儿足球比赛,分别获得全国少儿足球赛华东赛区第四名;江苏省舜天杯少儿足球赛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南通市少儿足球赛第一、第二、第四名等优异成绩,有力带动和影响了全市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然而随着青少年足球赛事的减少、专业足球教练员的缺乏等因素影响,我市校园足球运动逐渐沉寂。
去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高冲意识到,校园足球的春天来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起,我市北新小学、建新中学、茅家港小学等部分中小学就开始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程。4月7日下午,记者走进北新小学校园,足球场的一角,一群低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上体育课,人手一只足球,围绕特制的小球门,进行射门训练。校园里,浓郁的足球文化气息迎面扑来。学校通过展板进行足球知识宣传、张贴快乐运动的口号 ;班级板报上“足球天下”、“快乐足球”等栏目处处可见足球的身影。“足球运动早已渗入学生的课堂中,学校每个班级一周开设4堂体育课,其中1节足球课。”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今年开学后,将足球运动渗入体育课堂的学校更多了。市教育局要求,足球特色学校每周需要安排1节足球课,并成立班级足球队、校足球队。就在上周,北新镇辖区内的万安小学、民主小学等学校举办了一场四校足球联赛。今年下半年,我市还将举办全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可见,“校园足球之风”在启东刮得正劲。
并非只是一“踢”了之
辅助措施期待跟进与完善
足球进校园,除了课程自身的改革完善之外,场地、经费、专业师资、学生安全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校安工程时,北新小学经多方协商,修建了现在的这个标准化足球场。而现在很多农村学校,不要说踢球,连体育课都把很多占场地的项目排除在外。“怎样合理地循环利用学校场地,或者借助于学校周边的场地资源来推动校园足球运动,也是一门学问。”高冲表示。
经费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购买训练器材、参加比赛都需要钱。以前没有财政支持,一些学校只能靠企业老板资助。南通艾德旺化工有限公司老总杨学强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得知北新小学校园足球队第一次代表启东参加南通市级比赛,他拿出3000元,给队员们购买了队服。不过今后,开展校园足球经费不足的问题将得以解决。高冲介绍,今年,我市将开展“启东市足球进校园布点学校”命名活动,市教育局将对布点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备的训练器材购置及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相比经费,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更为严重地影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80所中小学,而真正足球专业教师几乎没有,有些学校的体育课甚至由文化课老师来教。没有专业的足球人才加入到足球的教学中,因而只能培训现有体育教师来内部消化。下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全市400多位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足球教学培训,定期邀请市校园足球专家组对相关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据介绍,除了启动足球教师培训工程外,我省今年还将启动校园足球校外辅导员制度。启东市足球协会负责人、老搏翔足球队成员韩军介绍,他们正在开展一项公益活动,目前已通过网络募集了30多名小朋友,利用双休日开展足球训练。“趁着这股校园足球风,我们将会与一些学校展开合作,选拨不同年龄组的孩子,组建一支‘小搏翔队’。”
足球对抗中难免出现意外伤害,如何应对也是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曾经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很有天赋的学生在踢球时受伤,家长就再也不让踢球了。”采访中,一位体育老师无不惋惜地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在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校方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如履薄冰。此外,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踢球并不支持,认为踢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除了为学生购买保险、尽量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发生外,高冲希望,开展校园足球可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学校与家长应建立沟通的平台,让家长也一同参与到校园足球中来。”
与培养职业球员不同
素质育人才能“踢”出精彩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与培养职业的足球运动员是不一样的,能够让足球在校园里扎根,从小在学生中传播就很有意义了。”高冲说。
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竞技足球,这是校园足球的定位。无论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还是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都将校园足球的目标确定为“育人”,即通过校园足球,达到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校园打好足球群众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足球进校园、进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也在无形中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少学生表示,足球不只是身体上的运动,更有脑子里的计算,踢足球反而让他们的学习劲头儿更足了,学习效率更高了,学习成绩更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几乎每个热爱足球运动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差。六年级学生耿敏已经参加学校足球队两年,每天他都会花上一至两个小时来踢足球,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在全班名列前茅。“足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上了初中后,我一定还会继续踢球。”耿敏告诉记者。
高冲表示,在推广校园足球后,他们也希望能够选拔出一些优秀的专业足球队员。而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整体凝聚力,同时,让学生在和具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同龄人的接触中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在快乐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