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4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18年04月16日

棚内棚外

   本文字数:2091

上影厂与上译厂的不解之缘

 

后来吴文伦理解了,老厂长指的这个“帅”不是真指语言处理上的帅,如果那么处理就“飘”了。不过他倒是觉得老厂长很帅,吴文伦指的那个“帅”并非是指老厂长穿得时髦,而是老厂长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气质。

在吴文伦的眼里,陈叙一穿着很考究,大大方方,绝对不俗。冬天一袭中式丝棉袄,戴一条围巾,颇具风采,这点与我对老厂长的印象倒是不谋而合。后来电影资料馆的一个导演问吴文伦要陈叙一搞《乱世佳人》时的导演本手稿,可惜吴文伦当时没保存下来。“那词翻得真好!”说到这里,吴文伦不禁长叹了一声。

我从小就与吴文伦叔叔非常熟悉。我小时候他家就住在长宁区天山路附近,而我们家住在同区的新华路上,所以当年他从位于武康路上的上影厂演员剧团下班回家必定会经过新华路。在我的记忆里他当年总是打扮得很精神。夏天上身一件雪白的衬衫,下面一条深色西裤,脚蹬一双皮凉鞋,骑着自行车从新华路一路由东向西飞驰而过。我有时在阳台上见到他骑车过来就会叫他一声,吴叔叔也会向我挥挥手。

有一天下午,突然天降大雨,当时我放学后正在家做功课,忽然间吴叔叔冲了进来。只见他浑身湿透,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赤脚,手里拎着双皮鞋,平素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乱成一团。他狼狈地跟我说:“好大雨,让我躲会儿。”我连忙倒了杯热水给他,他就这么一边脱下湿衣服搭在椅背上晾着,一边坐下跟我聊天,一直待到雨停之后方才离开。吴叔叔也曾跟我谈起往日的情景,他经常在下班路上看到我妈在我家沿街二楼的西班牙式小阳台上站着,我爸在里面练琴,说“那穷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听到他这句话,我不禁联想到鲁迅小说《风波》里的一段情节: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我们家当年在新华路上海市文化局宿舍大院的日子可并不是如他所见的那么浪漫滋润。可见我们眼里所看到的别人的生活与那人实际的生活终究是有些不同的。

从很早以前开始,我就觉得把吴文伦搁在上影厂演员剧团是放错了地方,但他自己却否认了这一点,因为那时他一直梦想成为电影明星。吴文伦经常会跟我妈提起一个关于他为何不进上译厂的故事,说当年还在万航渡路的时候,邱岳峰一天到晚喜欢提着热水瓶去打热水。有一回,吴文伦跟邱岳峰一起上楼,走到一半楼梯时,手里提着两个热水瓶的邱岳峰忽然开口低声说了句:“吴文伦,快过来吧,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他的意思是提醒吴文伦赶紧打报告要求调到上译厂来工作,可惜当时还满心火热地想着当电影明星的吴文伦并没接邱岳峰的茬,他低着头,眼睛里看到了邱岳峰那天穿着一双凉鞋,鞋尖部露出一堆挤做一团的脚趾……这个场景他一直记到了现在。

由于与上译厂合作多年,吴文伦与很多老演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的印象里,李梓平时话不多,戏好,路子正。虽然她并没有上过什么艺术院校,但工作起来却非常专业。作为山东人,李梓虽然说话不啰唆,但她高兴起来时还是挺能聊的。苏秀在专业上很有想法,喜欢做文章,搞学问。童自荣有玩意,是不折不扣的配音王子。他的同学杨成纯,虽然在学校里并不拔尖,分配到上译厂后一开始也只是个话筒员,但他非常勤奋,后来把自己的嗓子用得很扎实老到。总之各有各的风格和套路。

吴文伦和李梓、赵慎之等老太太关系非常好,以前经常被她们叫到家里去吃饺子。他们三个都是北方人,李梓擅长做北方风味的饭菜,不多花钱还好吃。早年由于李梓家的住房面积较小,不方便招待客人,后来她搬到了新华路新居后条件大大改善了,有了独立的客厅,于是大家就经常去做客吃饭了。据吴文伦爆料,赵慎之老太太晚年时的老伴儿还是由他牵的线。当时赵老太独自住在虹桥路上一栋房子的二楼,有个老先生住在三楼,他俩经常能打个照面。由于当时老太太单身,吴文伦就经常去看她,当知道这楼上楼下的两个老人一来二去已经对上眼,但又不好意思彼此说破时,吴文伦就招呼他们二位一起吃了顿饭,并当场对他们说:“以后你们俩就可以一道吃饭了。”就这样,两位老人的恋情就这么公开了。据吴文伦说,那个老头人不错,与赵老太太感情也很好,这段黄昏恋给赵慎之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和快乐。后来老头先走一步,没几年赵老太也驾鹤西去了。直到现在,吴文伦还为自己做的这件善事而感到欣慰。

“文革”前、中、后先后有几批上影厂演员剧团的电影演员改行当了配音演员,充实了上译厂的演员团队,从李梓和潘我源开始,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上影厂演员剧团向上译厂先后输送了卫禹平、乔榛、孙渝烽、程晓桦、程玉珠、孙丽华等演员,他们中的佼佼者后来甚至成为上译厂导和演两方面的台柱子和厂领导。而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上译厂录音棚里的吴文伦却为他的“明星梦”所误,嗓音条件极好却痛失良机,最后就在上影厂演员剧团一直干到了退休。

(十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