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教育
2018年04月13日

加强三师建设 创新三课联动 实现三维发展

汇龙中学:创建优质特色现代学校

本文字数:3326

经过六十多年的办学实践,汇龙中学形成了“勤奋创新”的校风、“敬业求精”的教风和“勤严实”的学风,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宗旨和“绿色夯基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2013年成功创建“江苏省生态文明课程基地”,2014年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成功晋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加强“师德师风师能”三师一体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政治素质。学校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和每个教师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甘为人梯为人师表廉洁奉公”的高尚师德。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先进个人不断涌现。朱伟中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陆莺燕老师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建春老师获评“南通市十佳园丁”,陈宇老师获评“感动南通教育人物”,蔡海燕老师获评“南通市师德标兵”。另有45人次获得省市级不同类别的表彰。

二、加强师风建设,发扬团队精神。学校不断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风气风尚,打造教科研、班主任、教研组等团队,建设名师工程,形成乐教善教、群体合力的教学局面。学校获“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团队”,英语学科被评为“江苏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化学教研组获“全国高中化学新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奖”,语文、体育学科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学科”,生物、艺术教研组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研组”。学校拥有南通市英语学科基地1个,启东市名师工作室2个。

三、加强师能建设,促进专业成长。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举办校长论坛、名师讲坛、教学沙龙、课改研讨、观摩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开展“最美课堂”“最美教案”“最美板书”“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评比活动,构筑“周循环课”“行政推门听课”和“集体备课”等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创新“课堂课题课程”三课联动机制,创建教育教学特色

一、绿色课堂——绿色文化的核心主张。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构绿色课堂文化,提炼出了“顺性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特质。

1.顺性适度是绿色课堂的自然之道。以“尊重生命、顺应天性”为内涵、以“三段四模块”为模式的绿色课堂,以人为本,遵循师生成长的教育规律。在构建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极具个性的鲜活课堂,不少学科都有了自己的固定的课堂模式,如政治、历史课的课前时事评论,语文课的主题演讲、经典放送,英语课的“单词王”比拼、口语辩论等。

2.和谐优美是绿色课堂的艺术之道。和谐优美的绿色课堂是民主开放的课堂。让师生在活动中自然、顺畅、和谐地进行学科知识的跨越与对接。很多班级开展的读书交流会、习作互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蔡海燕、陆莺燕老师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黄萍萍、郭方强老师的《从沙地出发》都是大胆的实践。

3.共生发展是绿色课堂的成功之道。课堂的共生发展在汇中学子的创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得以充分体现。通过与书本为友、与经典牵手,达成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自我的个人发展目标。宋燕辉老师的作品入选全国版画展,并顺利通过“中国美协2017年会员”申报。《绿缘》校刊定期发行。2016年,学生的原创诗集《沙地上的诗意飞扬》顺利面世。2017年,黄馨媛同学的奇幻小说《海世界传奇》成功出版。

二、绿色课题——教育科研兴校之路。

1.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学校牢固树立了“科研先导”“科研兴教”的观念,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宏观调控,教务处具体负责,教科室组织落实,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并注重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

2.扎实灵活的科研举措。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级各类教学大赛,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特级教师和资深学者来校讲学。接待香港、美国等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开展各类沙龙、名师工作室活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编写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2017年,成功举办南通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工程系列活动、南通市“江海诗会”诗歌教育教学现场观摩会、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培育学校高中课改研讨会。

3.量大力沉的科研成果。学校形成组组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方向,个个有研究成果的局面。“十一五”以来,共申报立项了3项国家级课题、16项省级课题、18项南通市级课题。2015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绿色学校辐射效应研究》成功结题,2016年省重点课题《绿色文化视域下中学生课堂参与有效性研究》顺利结题。科研课题《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式”学习实践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江苏省特等奖。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长三角地区科研优秀团队”。

三、绿色课程——绿色文化的本真内涵。立足绿色文化的课程视角,汇中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校本课程群落,着力实施特色课程。

1.生态文明教育课程。200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绿色学校”,2013年成功创建“江苏省生态文明课程基地”,2015年建成“生态文明教育馆”。先后开发了《绿色行动》等4门生态校本课程。每年组织参加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定期开展“环保卫士”系列活动,建立绿色气象站,成立“绿韵”合唱团。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路径,打造高水平的课程基地。

2.生命教育课程。在开发常规课程的同时,学校从关爱学生的生命与健康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成为“启东市红十字青少年救护培训基地”“启东市青春期健康教育基地”“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单位”“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基地”,被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陆莺燕老师身体力行,是启东第一例、南通第八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3.文学活动课程。学校的绿色文化助推师生全面成长。学校先后邀请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等来校做文学讲座,多次让本校名师开设阅读与写作讲堂。成立了“语文人”沙龙,学校有20多位老师成为启东市作协会员,有5位老师成为启东市广播电台“经典阅读”栏目的特邀嘉宾。组建“绿缘”学生文学社,结集出版学生原创文学作品,开设“汇中之声”广播,开辟“文学漫步”专栏。“诗风雅韵”的优美之乐在校园内回荡,“美文欣赏”的吟诵之声在教室里萦绕。

◆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同步发展,提升教育高美品质

一、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本二以上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2016年达到90%,2017年更是高达99.47%。不少学生被北大、清华、复旦、南大、同济、东大等“985”高校录取。30多名艺术生被央美、国美、南艺等高层次院校录取。近70名体育特长生被知名高校录取。男、女排球队曾分获全国青少年软式排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省中学生排球女子组冠军。校体操队获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团体一等奖,女子体操队获全国啦啦操总决赛中学生女子无级别第二名。2009年,舞蹈《海之子》获江苏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2011年,校合唱队获江苏省“凤凰杯”一等奖。2017年,杨添婷同学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培养了教授级高级教师及特级教师4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4人,南通市骨干教师7人,县级以上名优教师合计91人。科研课题《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式”学习实践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江苏省特等奖。教学案例《基于CPFS结构理论的绿色课堂建设》获南通市“第二届教育改革创新十大优秀案例”。近几年,有11名老师获得省市级优课评比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级奖,2人获部级“一师一优课”优秀奖,1人获省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

三、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经长期探索和不断积累,学校形成了“绿色环境”“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脉络。确立了“绿色学校”“绿色课程”“绿色课堂”“绿色体验”“绿色评价”五大行动的特色建设路径。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是多所重点院校优质生源基地和江苏省招飞先进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汇龙中学抓住“建设高品质普通高中”这一时代命题,积极进行教改实验探索,实现美丽人生的价值追求,留下了诸多不平凡的足迹。绿色的汇中校园,正是有了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行动体现才有了今天的丰盈和厚重。汇中人希望,汇中三年影响人生三十年!

(王祝映 袁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