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影像
2018年02月22日

曹家镇老街:

在旧与新的轮回中归于平静

   本文字数:1359

本版文字 李朱雳

 

本版摄影 潘杨 郁卫兵

走在曹家镇老街,大概时时会有与记忆深处画面相撞的感觉。这条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历经繁华的老街,虽然日渐凋零,仍然绵延数里。沿街的店铺虽早已用作他途,但理发店内攒动的人影,屋外静静“宣示主权”的衣物,还有巷子西头传来若隐若现的酒香,仿佛告诉过往的人们,这里还是那副生动的样子,在时间长河的两岸静静地生活。

有人说“老街有一股高贵的忧伤气质”,在纷扰的现代化城市环伺之下,老街坦然接受自身的命运,有些凄凉,同时优美。

忆曾经,曹家镇老街也是店铺林立,人丁兴旺,商贩叫卖声令顾客流连忘返。69岁的朱永继老先生,童年就是在曹家镇度过的。说起街上的老房子,他是如数家珍。“曹家镇老街与其他老街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红色因素了。”朱永继看着一间带阁楼的小屋,陷入了沉思。

1925年夏,在中共地下组织掌握的上海大学里学习的曹家镇青年严大里,利用暑假机会,联络了在上海、南通、海门等地的一批学生和青年教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想,开展唤醒民众的革命工作。位于曹家镇中心街上的严家小阁楼成为启东早期革命青年活动地,亦被后人称为“红楼”。如今透过那些半透明的窗户,似乎还能看到革命志士们学习、讨论新思想,共商革命大计的身影。“红楼”西侧80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锦石街”。据朱永继介绍,它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月浦战斗中牺牲的陈锦石而命名的。陈锦石,1927年出生于曹家镇一个职员家庭。1945年由梁尚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在上海月浦战斗之前,曾写决心书并当作家信寄回来,其中有一段慷慨激昂的文字:“当年曹操八十万大军过江为的是争权夺利,而今我们大军过江为的是解放劳苦大众,即使战死疆场也光荣。”当时的地方组织把该信作为先进典型材料在曹家镇党总支传阅。1949年5月12日晚,在解放上海的月浦战役中,陈锦石所在的29军作为钳形攻势的一支箭头,担任突击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陈锦石光荣牺牲,他的英名刻在宝山烈士陵园,他的英雄事迹在曹家镇广为流传。

除了红色印记,老街的美还有很多。走在老街深处,足迹所至尽是沧桑岁月的印痕,尽是古老相传的典故。老街,已只剩下半壁,拆掉石板,换成了水泥路;两边一字排开的商铺各式老木板排门依稀可见,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漫步在狭长老街,给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和充实。西首,有一座石桥,名为寿丰桥,为民国著名实业家郁芑生所建,石桥上的小狮子形态各异,犹如一个个见证岁月变迁的老人,饱经风霜。

忆完了古,思绪回到了现在。老街西头有一个老作坊,还没走到近前就闻到淡淡的米酒香。老作坊的主人是一对60岁的老夫妻,秦介丰和钱士菌。据主人介绍,30年前供销社拍卖,老夫妻俩就把这里给买了下来,还有一整套制作米酒的器具。老夫妻俩靠着传统的酿酒手艺做到了今天。“能尝尝么?”“没问题!”同行的曹师傅肚里的馋虫早已按捺不住。“真甜!”一小口下肚,赞声不绝。“现在来买酒的人少多了,但还有一批老客户,为了他们,我们也会继续把酒酿下去。”说完这些话,秦介丰也没有再多的抱怨。在老街上的老行当和老街一样,低调、中庸,保持着传统社会的典型理念。从老街穿过小巷朝北约10米,就来到了现在的合作镇,曾经的横河早已填平,现在既是宽广的水泥街道,又是通往东西南北的交通大道。两旁,高楼林立,商铺花团锦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也许,这就是老街的传承。

码上看(听)更有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