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商业者的仁爱之心
本文字数:2425张明端(1888.12~1977.2),启东知名工商业者,启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祖籍溧水,生于启东东昌镇一户小商之家,排行第三,又名张老三。
张明端出身贫寒,读了6年私塾,16岁时当杂货店学徒,他品行端正,为人诚恳正直,手脚勤快,干练能干,为老板赏识。当学徒5年后,张明端向老板借款垫本,自己开办杂货店。由于他诚实守信,头脑灵活,经营得当,所营行业很成功,资金越来越浓厚,成为南阳村的巨商,启东知名工商业者。
增广贤文箴言:“人有善意,天必佑之”。张明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他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他慈心厚德,重义轻财,乐善好施,至今为后人所称颂。
临危守信
舍命重义
张明端由于经商需要,常往来于申沙间。1922年夏,张明端乘崇海班的瑞安客轮去上海进货,同业友人托带700银元解交上海银行。上船时一切正常,片刻后江面起风,风卷浪大,浪助风势,风浪越来越大。船在摇摆中放慢速度,船抵江南岸脚向东行驶时,开始破漏,船方紧急告之乘客,此时仓内乘客一片慌乱。即刻,船开始倾斜下沉,船上更是呼天喊地,乱作一团,有的抢抓救生衣,有的跳上救生小船,也有的直接跳下江水。此时张明端挤在逃生的人群中,不知如何是好,他深知这足有40斤重的银元给他生命将带来什么,他更清楚逃生靠单身,水里逃生靠浮力,风浪中逃生更要靠单身轻装,自己从小学徒,不会水性,背负40斤重的银元吃得消吗?是要命还是要钱?他掂掂这沉甸甸的银元,是友人托带,黄金白银,是友人的血汗钱啊,是友人对我的信任。船在风浪中渐渐下沉,浪珠扑打在他脸上,他顾不得这么多,毅然撕下衣服,将这700银元紧紧地裹在腰间,凭着他年轻力壮,忙乱中抢抓有浮力的东西,但什么也抢不到。此时船已下沉,他爬在船舷上,跟着下水,人浮水面卷入浪中。他幸得抓到风浪中的一块木板,死死地抱住这块救生的木板,靠着浮力,手脚并用,借着水势死命地向岸边靠近。凭着自己的气力,凭着他一颗仁义之心,不屈不挠,顽强搏斗,终于挣扎到江南岸脚,在乡邻的救护下爬上岸。张明端怀揣这700银元,面对苍天长长地舒叹自己的庆幸,舒叹自我的价值。
张明端这一义举,深得同行好评,社会褒扬。张明端临危守信,舍命重义的善举传为佳话。
急运杂粮
济民救灾
1934年,启东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和虫灾。5月开始少雨,6月旱黄梅,7月高温伏旱,8月继续高温干旱,河道搁浅,泯沟断流,垞沟朝天,田间干涸,土地开裂,禾苗枯死,同时又遭蝗虫灾害,满天飞舞的蝗虫将仅剩的玉米叶、黄豆叶,甚至芦青叶都啃光。据《启东县志》记载:“1934年5~9月,全县旱情、蝗灾严重;一区中古乡棉苗补种数次,仍不全苗;二区正德乡70%玉米失收;三区信孚乡豆苗枯萎,仅有10~20%收成;四区、五区东部一片赤地。不少人流落异乡,沦为乞丐。”
此时张明端正值工商、船务等十分繁忙时节,他走村窜乡实地考察灾情,深感灾情严重,实为焦虑不安,彻夜难眠。一颗慈仁之心驱使他奔走江南各地,寻求救灾之路。他深知目前急需粮食救灾,但稻谷价格太贵,玉米量少,豆类不足救灾。打听到浙江温州因盛产山芋而有大量山芋干,张明端认为,救灾从填饱肚子角度,山芋干价廉比较适合,他专程赶到温州与售货商诚恳说明,本人非为生意赚钱,是家乡干旱发虫,是为救灾而来购买山芋干。天下好心人多,售货商平价出售,同时张明端挂牌在温州直接收购,一时间,大量山芋干堆积如山。张明端组织船只运第一批山芋干回家乡,运输费用自己承担,全部按收购价出售,抢购一空。张明端一面组织人员在温州继续收购,一面组织船队运输,在一个多月内组织收购和调运近百船山芋干,全部按收购价出售给饥民,对一些一无所有的灾民,免费发放山芋干,使他们得以糊口渡难。日后,赢得了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救穷济世”的好口碑。此事,《启东县志》记载如下:“1934年启东大旱,张明端从温州相继运来近百船山芋干平价出售给饥民,缓解了粮荒。”
铺路建桥
繁荣街坊
张明端信誉更为闻名后,在沪启海结识了不少工商界名流,于是在资金周转、货物销运等方面带来许多便利。资金宽裕后,他在东昌镇又兴办了源康祥花行,收购棉花,运销上海。接着在南阳村东市开办恒源泰花行,花行生意越做越兴隆。为了加快棉花运销与资金周转,张明端又与他人合作,创办聚丰轮船公司,集股购置“宝丰”轮船,发展启东与上海的水运事业。随后他又联络海启富商,支持江苏农民银行在海门、启东设立分行,便于海启工商界的资金存储和借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明端事业如日中天。
南阳村因地处汇龙北,垦牧公司南,海启河畔,水陆交通要道,人居密集而兴旺,又由于张明端创办的花行、油坊而繁荣。但此时的南阳村街道仍是土路面,晴天一股尘,雨天一身泥,又加上宽阔的海启河将南阳村隔为南北二爿,河上仅有一条窄而破旧的木桥,来往客商、乡邻上市,店铺营业十分不便。张明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脑海中涌动着一个念头,如何让客商方便,乡邻好走,店铺兴旺。他经过再三思考,决定紧缩其他费用,节省开支,拿出资金,为南阳村街道建设尽一份力。带着这一愿望,他每次到上海、苏州等地进货销货,走街串巷留心江南城镇的街道建设、基础设施,计算所需材料、资金。他与家人商量,得到家人的赞成和支持,决定河北从东市恒源泰花行到西市桥头铺造石街,在海启河南阳村镇中心段造石桥。此时,他正在扩建花行,加上商务十分繁忙,他派信用可靠之人办理石街石桥之事,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请工匠精细施工,前后花一年时间建造了长150丈宽8尺的石街,河南街、河北街各一条,河北街约110丈,河南街约40丈,在海启河上建长12丈宽1丈的石桥一座。在张明端的手记本中有这样的记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用石板、碎石建造南阳村街,捌仟多元,又造南北海启石桥一条,壹仟玖佰多元。”从此南阳村街道平坦整洁,南北融为一体,人丁兴旺,市场更繁荣,生意更兴隆。
据后人回忆,张明端为方便海启河河南河北往来,亦为花行生意兴隆之需,在南阳村东市、花行东南角海启河上又建木桥一座。
如今,南阳镇的老街,当年铺设的石板带着历史的痕迹犹在,仿佛在诉说着启东著名工商业者张明端的一颗仁爱之心。他的慈心厚德之品格长存!
(周嘉生)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