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知识连载(十二)
蒙古族简介
我市现有蒙古族常住人口72人,蒙古族流动人口24人左右,主要居住在汇龙、合作、惠萍、北新等镇。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被誉为“草原骄子”。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在冬天举办婚礼。蒙古袍是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典型食品有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苗族简介
我市现有苗族常住人口200多人,苗族流动人口200人左右,主要居住在汇龙、惠萍、吕四港等镇。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踩花山是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苗族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苗族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苗族的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
启东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宣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