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7年05月27日

市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晓东在全国各地开讲座40多场,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参编20多部教学丛书,参与拍摄40多节教学示范课和微课——

“思考,成为我的行走姿态”

   本文字数:1058

本报记者 陈盷伶

初次见到王晓东时,他寿星般的额头、宽宽的脸庞、谦虚的笑容,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王晓东,48岁,现担任市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近年来,先后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第二层次领军人才、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1988年9月3日,刚在汇龙中学任教几天的王晓东,就迎来了学校的第一次推门检查课,校长、教务主任一行6人坐到他任教的课堂听课。当他战战兢兢把精心准备的教案全部讲授完毕,踌躇满志地期待着校领导的赞许时,教务主任却说:“中规中矩,模仿只能入格不能形成特色,课堂不能复制,精彩总在下一课。”短短几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开始不断地学习思考,先后提出了“研究教材的逻辑结构,突破衔接点”“展示思维过程于日常教学”“发挥教材的弹性,以三基带动数学应用”等教学观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在教研室的通力参与下,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从此,王晓东以关注教学现象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切入口,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教科研这条路。于是,当别人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时,他便走进属于个人的思想空间,读书,思考,写作……他乐此不疲。王晓东说:“夜深人静,静处一室,一杯清茶,无失意、烦恼与愁苦之忧扰,无尘世、功名与利禄之羁绊,安静地读书,深入地思考,不倦地写作,自由地创造。这是何等惬意之事!”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样的惬意之事即使在除夕之夜也不辍。

2007年起,王晓东开创性地进行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首次提出在课堂中进行“微研究”实践的观点,得到了江苏省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李善良博士的高度肯定和推介。之后,他花了5年的时间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期间,他被调至教育发展中心从事管理工作。熟悉王晓东的人都很难理解,在繁琐的管理工作背后,怎么还有大量丰富的科研成果涌现?对王晓东而言,时间是十分珍贵的。为了研究,他把时间不断地上扩下延,早六晚十成为他专注研究的常态。研究过程中,如何从教材的内容中找到有价值的微课题研究点,王晓东对不同教材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分析,他几乎看遍了和教材研究相关的所有文章。有一段时间,在他桌子上堆满了教材研究的文章,有人说他“痴”,但正是有了这样的“痴”劲,才取得了成功。2014年,《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式学习”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二等奖,也是南通市高中阶段唯一获奖的成果。

王晓东说:“思考已然成为我的行走姿态。我思考教育现象,反思教学行为,思辨教学传统和教学改革。为了追求最好的自己,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因追求而思考,也因思考而逐步成熟完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