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17年02月28日

古桥如隐士。它在时光里打坐,在岁月中参禅,就是探访者无礼的惊觉,也不会沾染到一丝尘埃——

你好,启东第一桥

   本文字数:1318

本报记者 李朱雳

姜雨蒙摄

 

 

听不见来来往往车马的喧嚣,寻不着行色匆匆繁忙的脚步,曾经连接河流两岸,人物通达必经之所,如今却孤独守候在碧野田畴,一头踏着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另一头卧在萋萋荒草丛中,衬托夕阳西下的寂寥,古桥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骄傲。

启东第一桥(以下简称“第一桥”),位于王鲍镇二厂村久新公路和大方路的交界处,由于交通线路的变迁以及工厂的废弃,如今只有附近零星的村民从这里踏足而过。

初春的午后,第一桥静静地伫立在二厂村的河道上,远远望去,桥身呈微微的拱形。桥两侧栏杆各有一根二米多高的水泥立柱,简约大方的回字形护栏一字排开,已经有些许裂痕的扶手浸染着那个时代的颜色。桥栏杆当中嵌有桥牌两块,每块两面阴刻:“启东第一桥、民国17年仲秋(1928年9~10月)、启东县与大生厂合建”等内容,字迹清晰透美。桥面,斑斑点点的水泥板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桥下,有些淤塞的河道仿佛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与第一桥旁相隔不到两米处建了一座新桥,桥名“二厂桥”,据桥身上铭牌显示,该桥是江苏省农桥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建成于2016年10月。一条河,两座桥,一新一旧,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据资料记载,第一桥建于1928年,是1928年启东建县后所建的第一项工程,因而得名“第一桥”。桥身为钢混结构,三跨共长20.5米、宽4.5米。桥两侧以前各有两米多高的水泥立柱各二根,用于节日张灯结彩安装栅拉门,桥下大河向南是去上海的老三和港(今已改道)。当年舟船穿越,轮蹄交错的盛况,令人心驰神往。

顺着桥往东走,就是原大生二厂所在地。大生二厂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所创。昔日大生二厂有2.6万纱锭,年产14支“寿星”牌棉纱3万箱。二厂产品优良,纱支色白调匀,很受用户欢迎,所产的纱在上海一直和外国品牌相抗争。当年建厂征地262亩、建厂房586间、附房356间及轧花厂、锅炉房等一应俱全,投入合作股银86.58万两,多次扩股最后有119万多两。大生二厂在当地还建有大生医院、大生子弟学校、乙种农校及老三和港码头、堆栈,还有久隆镇大储七栈、水陆交通运输网络。1935年,大生二厂发生亏损,1939年9月14日,被侵华日寇飞机炸毁,1960年在废墟上建了大生粮库和新港轧花厂。如今,轧花厂也早已关停很久,有公司正在此运作文化产业。踏门而入,四处疯长的杂草以及空旷破败的建筑仿佛控诉着什么,令人惆怅。走进厂房内部,一段富有时代特色的标语“站在长江口,望到天安门;立足黄海边,放眼全世界”引人侧目。

再往东,可以见到二厂村的百年老街。老街包括街东新建居民住宅楼,合计占地300亩,居民2500人。老街南北走向,中间有小十字街,北街草屋居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毁于火灾,南街为瓦房,历史上曾有徽、浙、通、扬等地客商前来设店经商,有瑞和堂药店、大公和粮店、沈万和酒店等老字号,它是大生二厂三千多职工生活用品供应的商业配套设施,也是张謇“以厂建镇、以镇兴厂”的典范,商家装有电灯,每逢节日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在当年三厂以东仅此一家。由于它远离政治中心、偏居农村一隅,除街道地面及个别老房改造外,百年老街安安静静、风貌依旧。

归来之时途经第一桥,一位老奶奶推着自行车在桥上一步一个脚印,斑白的两鬓与孤独的古桥相映成趣;桥旁,崭新的二厂桥静静地等候着行人车辆的踏足。在古老与现代的反差中,一副绝好的风景悄然呈现,令人沉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