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仁心 大爱无垠
——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袁俊
人物简介
袁俊,男,1952年农历9月19日出生,启东汇龙镇人,大学学历。现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院专家组组长。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奖10余项,编书2部,3次荣立三等功。2006年,袁俊被评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袁俊领导的科室数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99年、2005、2007年被评为先进科室,而他管理的医护人员中,个人荣立三等功的达几十人次,荣立二等功的1人次。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管理能力,袁俊均走在武警部队的前列。
“12月10日下午,笔者联系上62岁的袁俊时,他刚刚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大脑半球切除手术。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这台手术整整进行了8个小时。走下手术台,袁俊有些疲累。但得知家乡媒体要采访他,袁俊欣然接受,并给予了高度配合。
袁俊与病患及其家属合影。
锡林格勒草原的蒙古包内,袁俊向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咨询。
本报通讯员 陈樊
扎根临床第一线
1976年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至今,袁俊已经从医近40年了。如今,他仍奋战在医疗一线。热爱基层,热爱临床工作,这是袁俊一贯的坚持。身为一位威信高、名声好、担子重、操心多、贡献大的老主任,袁俊告诉记者,他曾多次有提升到机关领导岗位的机会,但扎根临床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我适合临床,也喜欢临床。”袁俊说,一辈子扎根临床第一线,任劳任怨,解决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令他的精神和灵魂有了归属感。
早年,袁俊从事普外科工作。为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填补他所在的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的空白和缺项,袁俊历尽艰辛和困难创建了神经外科及ICU。从处理简单的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颅底畸形、脑积水逐步地扩展到治疗复杂的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疾病,并开展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视频脑电等功能神经外科的项目,如今,袁俊领导的神经外科及ICU已抢救过数以千计的危重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今年8月,四川一家祖孙三代特意前往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向袁俊致谢。两年前,这家的小孙女因脑病引发了难治性癫痫,偏瘫且不能说话。是袁俊为她实施了多脑叶离断手术。此后,小姑娘再也没发过病。“真是多亏了您,不然,我们全家真不知如何是好。”小女孩的奶奶,仅比袁俊大了5岁,她拉着袁俊的手,不住地道谢。
“我们从当医生的第一天起到不能工作为止,所有支配时间的主动权都已经交给了病人。不论你在和家属团聚,还是和朋友聚会,不论你在品尝美食,还是沉浸在梦乡,只要一个电话,你就没有任何理由、无可选择地赶到病人身边!当医生就得扛得了委屈,忍得住埋怨,苦中寻乐。”正如所说的一样,袁俊从来没有过休闲时间,没有上下班、节假日之分。一年到头,他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却很少照顾到家人。孩子在学校发烧了,老师多次催促,他才接回;年过80岁高龄的父亲患有脑血管病脑功能障碍,他同样没时间侍奉病榻。
积劳成疾,袁俊自己也患上了高血压,并曾经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无论身体条件如何,他依然出色地完成了武警医院以医疗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并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医院附近的三里屯地区、团结湖地区义诊,解决孤寡老人的看病问题,为医院荣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贡献了力量。
正是在袁俊的影响下,神经外科及ICU的医护人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同为病患们奉献着。在大医院林立的北京,像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这样编制41张床位的神经外科不多见,能治疗如此多病种的神经外科更不多。神经外科及ICU成了该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无私付出为部队
作为一名部队的医务工作者,袁俊承担着比普通医生更为繁重的工作。身为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的专家组组长,他一方面担负着医院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治,另一方面也对医院的业务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他还时刻牵挂着部队,把健康送给每一位武警官兵。
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袁俊定期都会到执勤点巡诊、保健,送医送药送温暖,北京市部分重要活动的现场卫勤保障他也时常参与。为了不耽误医院的日常工作,每次下部队前,袁俊都要先查好房、安排好医院的各类事务;而回到医院,第一件事又是查房,然后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因为工作量巨大,袁俊经常累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无论多辛苦,他从未对战士、对病人有过任何敷衍。
“把官兵中没病者保健好、有病者医治好病,在执勤点巡好诊、送好医,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这是袁俊最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对待武警官兵,袁俊总是真情相待、热情服务。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及ICU的全体科室人员形成了一种乐于为部队官兵服务的良好氛围。需要做的检查,本院做不了,到外院做;该用的药物,药房没有,立即申请购买。有一次,武警某支队一朱姓战士突然发生抽搐,被送往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该战士可能存在脑血管畸形,为进一步确诊,袁俊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了花费昂贵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还有一回,武警某支队干部患了蝶骨嵴巨大脑膜瘤,因设备、技术等原因限制,袁俊积极建议将病人立即送往“301”医院手术。由于手术及时,这位干部不久恢复了健康,回到了工作一线。
有些官兵患了急诊,送到部队驻地医院,袁俊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抢救、手术,病情一旦稳定,马上接回自己的医院继续治疗及康复。曾经,有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战士患者因怀疑“出血热”被送到北京地坛传染病医院,他知道后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多次前往了解病情,并和地方医院的专家及时作出了少见的肌溶解综合症诊断,把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干部体检工作是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医院专家组组长,袁俊需要做好数千名警官的身体鉴定工作,评判数以千计的鉴定结论、填写健康档案。为了不耽误平常工作,袁俊总是加班加点完成。
把为解决官兵的痛苦作为自己的追求,把挽救官兵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繁重的工作之余,袁俊硬是挤出时间,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拓宽医学视野,发挥专家组组长的组织、指导、把关、带头作用,为部队战士、为普通百姓的健康努力着。
危重关头显身手
除却日常的救护工作,在危重关头,袁俊同样表现出一个医务工作者和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达里氏7.8级的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伤亡惨重。24.2多万人在地震中死亡,16.4多万人遭受重伤。当时,袁俊刚刚从苏州医学院毕业,他以一个年轻人的满腔热忱,投入到地震灾区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地震中受伤的伤员大多数是截瘫和受伤需截肢的伤员,袁俊既做医生又做护士、卫生员,不仅送医送药,还替伤员喂饭擦身端屎倒尿。是他,使失去亲人、生活无法自理的伤员得到了安慰,也为他们增添生活的勇气。
1979年,中越爆发自卫反击战。战争中,不少战士受伤。袁俊主动要求赶赴前线,救助伤员。枪林弹雨中,他多次圆满完成转运参战部队及其伤员的任务。在此期间,他曾几天几夜战斗在手术台上,成功抢救百余名伤员。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袭击北京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是重灾区。在这危急关头,袁俊挺身而出,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一直任劳任怨,奋战在“非典”救治第一线。在抗击“非典”的几个月里,袁俊没有回过一次家。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又一大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降临。袁俊积极带领全科捐钱捐物,并表示自己有参与唐山大地震的经验,要求去往灾区第一线。最后,根据灾后救援需要,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仅派出了心理方面的专家前往汶川。虽未能前往灾区,但袁俊个人捐出万余元,支援汶川灾后重建。他说,这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军人、一个医务工作者最起码的付出。
奥运期间,袁俊受命担任国家应急救援队队长。从制定应急方案到组织实施训练,从奥运开幕到残奥会闭幕,袁俊始终坚守岗位,整装待命,圆满完成了奥运卫勤保障工作。袁俊因此受到了部队的通令嘉奖。
去年夏天,年过六旬的袁俊坚持前往锡林格勒草原,支援当地医疗建设。他不辞辛苦开展巡回义诊,深入农牧民家中,努力为当地群众服务。“毛主席教导我们,把医疗卫生工作放到农村去。蒙古包需要医生!”回忆起这段经历,袁俊感慨万千。
严谨治学医德高
在袁俊看来,医学是严谨的、讲求科学的。从医以来,袁俊诊治的患者数以万计,做过的手术数以千计,但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差错及事故,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医学好比一门艺术,总会有一些遗憾。但作为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在医学面前不能夹杂半点私心杂念,不能有一点疏忽,这样,才能尽可能少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无可挽回的痛苦,多一点欣慰,少一点遗憾!”袁俊经常如此告诫年轻的医生。而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武警医院是武警医学院等学校的教学医院,是武警部队创伤急救技术的中心医院,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也是一名教授,在向医学生授课时,袁俊总精心准备,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他手把手地传授手术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操作规范的医生;他热忱地帮助和指导年轻的同志书写医学论文、科研立题,把他们推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袁俊赢得了一片赞誉。
作为外科医生,为使病人得到一流的诊疗方案,袁俊慎重对待每位手术患者,从来不盲目把手术当作解决病人疾患的首选手段。解决不了的送到更大型的医院,把握不住的请知名专家会诊,不让病人走弯路。这是袁俊一直秉持的理念。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了病人一切,一切为了病人。袁俊说,他出生于农家,深知农民的疾苦。每当遇到老少边穷地区的患者,袁俊总想尽办法为其减免医疗费用,让他们花少钱、解大难、治大病。他经常为无钱增加营养的患者送去瓜果梨枣等营养品,经常为穿着破旧患者的家属送去温暖的衣物。2002年一位叫小龙的患儿因车祸失去了双亲,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抢救成功后无家可归,袁俊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了孩子悉心的照料。不知道小龙的生日,袁俊就把“六一”儿童节定为他的生日,为他庆祝。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袁俊也因此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
付出了许多,袁俊却从不争名利,多少次,他将本给予自己的立功、受奖机会让给了年轻同志,或者兄弟单位。“学好本领,当好医生,治好病人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袁俊质朴的座右铭。袁俊说,他就是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工作的共产党员、部队干部、外科医生。“在医疗战线工作了近40年,我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动每位患者及其家属;同行间以诚相待、互尊为荣、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我认为,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备的医德。”采访最后,袁俊如此说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