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人物
2014年08月22日

致力科研耕耘不止

——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工程系终身教授范仲辉

本文字数:3387

人物简介

范仲辉,男,1966生,启东东海镇人。1985年7月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3月赴加拿大深造,1994年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机械、航空系、生物工程系的终身教授。先后在美国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科学文章,获得过6个专利;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卫生所的专家评审人;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弗劳恩霍夫奖、爱尔兰国家科学基金的沃尔顿奖和Sarnoff公司成就奖;担任过30多个科学杂志的稿件评审人。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瑞士、荷兰、爱尔兰、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国际会议和大学作科学演讲。

本报记者   陈红美

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机械、航空系、生物工程系终身教授,曾是美国加州ACLARA生物科学公司主要研究员。他先后在美国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多篇科学文章,其中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章,被引用了1000多次。他获得了6个美国专利。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卫生所的专家评审人。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卫生所、美国陆军研究所、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防部军事研发所等多个单位的研究基金,还获得了青年教授研究奖,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弗劳恩霍夫奖、爱尔兰国家科学基金的沃尔顿奖和Sarnoff公司成就奖。他担任着30多个科学杂志的稿件评审人。他经常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国内的浙江大学、湖南大学邀请去作科学演讲,近年来,也应邀回国参加中国科学院的会议。他,就是从启东这个东疆小城走出去的范仲辉。

 

最近几年,范仲辉回国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作为生物工程方面学有所成的博士,范仲辉屡屡被邀请回国参加科学会议或者作科学演讲。北京、上海、浙江、湖南,范仲辉回国的行程总是被排得满满的,众多的知名大学争相邀请他去作演讲,去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勇于投身科学事业。马不停蹄中,最让范仲辉牵挂的是他的出生地——启东。每一次,他都渴望着能回老家看看,能在小时候玩过水的沟河边走走,再在幼年时攀爬过的大树旁坐下歇歇,重温当年与小伙伴们嬉戏争逐的场景,呼吸家乡广阔田野里清新甘甜的空气,听听睡梦里都十分想念的乡音。

“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的。回国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张,但只要抽得出时间,我总想着能回家看看。”范仲辉说。家乡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他十分欣慰和自豪。每次回国回家,他总有新的感受、新的感慨,“一年变个样,三年变大样。家乡和整个祖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这真让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感到兴奋和骄傲。”

1966年,范仲辉出生在本市东海镇东安镇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天资聪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少年时期的范仲辉一直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伙伴眼中的好朋友。课堂上,老师总是喜欢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同学总是喜欢围在他身边,向他请教学习难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极佳的范仲辉每次都能让老师满意,同学信服。而为了在老师和同学中都拥有“话语权”,范仲辉也对自己严格要求,上课聚精会神,作业专心致志,书本学深学透,待人亲切和蔼。良好的学习习惯,严于律己的学习态度,让范仲辉受益良多。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范仲辉都是成绩优异,品德良好,是学校和同学一致公认的“三好学生”。1981年,时年15岁的范仲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成为该校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泡图书馆,泡实验室,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商榷,大学时代的范仲辉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优良作风。大学四年,范仲辉打下了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四年后,凭着过硬的学习成绩,范仲辉被母校扬州大学留校任教。

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化学教学事业,范仲辉十分开心,也十分珍惜。每次给学生上课,范仲辉都会做好细致的案头准备工作;每次到实验室做实验,范仲辉也都会亲自动手,并记好笔记。在担任扬州大学助教期间,范仲辉保持了一贯的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同时,范仲辉还十分热衷学校的公益事业。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策划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他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范仲辉的踏实、勤奋、好学,在扬州大学的师生员工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1989年,范仲辉被一致推荐为学校的自费公派生,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习。

 

1989年3月,满怀着求学深造的良好愿望,23岁的范仲辉远渡重洋,来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开始了充满荆棘的求学之旅。加拿大人是友好、热情的,范仲辉一踏上这异国他乡,就深切感受到了;但学习是艰巨困难的,这也是范仲辉始料未及的。语言是最大的拦路虎。上课全英文,而且全是化学术语,刚开始,范仲辉只能听懂20%。下课后想找人请教,却无法沟通。一筹莫展了一段时间,范仲辉想到了预习这个法宝。每次上课前,他都提前预习好,对照着字典,把将要教授的课程都弄明白。下课后再一一及时复习,不彻底明白不罢休。课余,范仲辉努力地学习英语,晚上12点后睡觉,早晨5、6点起床。凭着勤奋和刻苦,一年后,范仲辉上课时终于能听懂70%了。两年后,范仲辉彻底过了语言关,提问、回答问题,动手做实验,范仲辉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快速进步十分惊讶,都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

4年的时光悄然而过。1993年,经过4年刻苦学习的范仲辉,在阿尔伯塔大学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再接再厉,勇往直前,1994年,范仲辉来到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后。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范仲辉的博士后攻读之路一帆风顺。勤奋好学的范仲辉在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根据自己的实验和学习体会,屡屡撰写科学文章,发表自己对科学的见解。1993年,范仲辉撰写的一篇科学文章,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该杂志是世界范围内科学界最高档次的杂志。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风,强大的利用价值,让该篇文章一经发表,便被世界各地的学者所引用。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不同国度的学者纷纷把它引用到自己的研究文章中。据不完全统计,该篇文章在世界范围内被引用了1000多次。范仲辉的名字因此也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中响了起来。

1995年,学有所成的范仲辉被美国新泽西州Sarnoff公司相中。公司拿出200万美元投资一个项目,请他共同参与研究。作为该公司的研究员,范仲辉发挥了出色的研究工作水平,得到了公司高层和同事的一致看重。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微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被十分看好,范仲辉的研究也是适销对路。一直到2000年,范仲辉都在Sarnoff公司工作。他的出色的工作能力,被Sarnoff公司充分肯定。1998年,Sarnoff公司颁给他公司成就奖,以资奖励。同时,范仲辉的研究能力,也被业界十分看好。2000年3月,范仲辉被美国加州ACLARA生物科学公司看中,聘请他为该公司主要研究员。范仲辉主要致力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利用微机电加工技术把分析仪器和医学器件微型化。这些研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即时检验(床边检验)、环境检测、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监测等。

 

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在科学研究实践中,范仲辉始终付出着努力和刻苦。无论是在美国新泽西州Sarnoff公司,还是在美国加州ACLARA生物科学公司,范仲辉都将研究、学习、撰写科学文章结合在一起。上班研究,下班攻坚,范仲辉牢记着祖国“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至理名言,将勤奋和刻苦发扬到底。多年来,范仲辉撰写了60多篇科学文章,获得了6个美国专利,担任了30多个科学杂志的稿件评审人。

2003年,鉴于范仲辉出色的研究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聘请他为该校机械和航空系副教授,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一年后,该校又聘请他为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范仲辉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陆军研究所、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防部军事研发所等多个单位的研究基金,在美国的科学领域里,取得了一席之地。由于成绩突出,范仲辉被选定担任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卫生所的专家评审人。

时至今日,范仲辉一直以一个教授的身份,在异国他乡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2006年,范仲辉被授予青年教授研究奖,得到了美国大学的高度肯定。2009年,范仲辉获得了爱尔兰国家科学基金的沃尔顿奖。2010年,范仲辉被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弗劳恩霍夫奖。

“想要做出成绩,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付出努力。”近年来,作为一个在美国科学界有影响力的学者教授,范仲辉曾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国内的浙江大学、湖南大学邀请去作科学演讲,他也应邀回国参加中国科学院的会议。每次站在知名大学的讲台上作生动演讲时,他总要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激励和鼓舞前来听讲的学生。在此,我们祝愿范仲辉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在科学这一永无止境的领域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创出更为不凡的业绩。              

范仲辉夫妇

范仲辉就职的佛罗里达大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