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天下
2014年08月05日

鲁甸震后第一夜

本文字数:1949

连夜救援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进入深夜,暴雨加重了鲁甸地震灾区人们的困难。由于道路不通,帐篷、食品、饮用水等急缺物资只是运到一小部分。

几次余震震感强烈,每一次都能听到房子和山体垮塌的声音。

在龙泉村灰街子小学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已搭起来的几个帐篷里挤满了伤员,其中不少是重伤员。一个颅内出血的20多岁的年轻人,因无法转运出去而被紧急安置在帐篷内。

凌晨2时多,暴雨还在持续,地面满是泥泞,很多人浑身已被淋透,不少人在地上铺个木板坐下,也有不少人站在雨里。期间,还不断有重伤员送过来。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灾区伤员重伤的情况很多,但按现场的医疗条件只能做简单处理,药品也不够。像颅内出血这类重伤必须要做手术,但现场没有条件开展。

鲁甸县中医院副院长陈朝秀说,地震发生后,医院紧急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医院所有的药品都已用于伤员救治,而在灰街子的救助点该院一共投入60多名医护人员救治伤员,目前这个救助点已经收治了200多名伤者,药品十分短缺。

42岁的村民张开银在地震中头部受伤,已无法言语。他的哥哥张开友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正在山上采摘花椒,突然整个山都抖了起来,路上还出现了一尺宽的裂缝。等他回到家时整个房子都塌了,七十多岁的母亲也被埋在下面。“我喊她一直都没有回应,觉得母亲应该是不在了。”他说。

鲁甸县公安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龙头山镇派出所已经全部垮塌,有三名民警被埋。龙头山镇卫生院也全部垮塌,有7人被埋。

夜已深,气温不断下降,许多灾区群众在露天坐着。记者浑身也被雨水浇透了,感觉特别冷。

“大雨,难过。”在震中龙头山镇骡马口集中安置的广场,从昭通市赶来救灾的毛利辉说,因为帐篷不够,都先让给了老人和带着小孩的妇女。

有一个村子的几位村民来到这里。他们说那个村子倒完了,一间房不剩。一位老人来到广场,身后跟着一条狗,狗脚受伤了,可依然一瘸一拐地跟在身后,不离不弃。

毛利辉说,因为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没有准备好。“早饭后到现在一点东西也没有吃,口有点干,肚子早叫起来。少数物资进来了,有帐篷和发电机,还有一些食物,不能让灾区群众饿着。这时雷暴雨交加,大家合力搭建帐篷,躲雨是个大问题,还有余震。”

经过将近三个小时跋涉,来自中国红十字会赈济部的蔡文男终于随救援工作组抵达龙头山镇。他说,龙头山镇驻地路面变形开裂较重,群众在空旷地带聚集,太阳能路灯有电,带来些许光亮。“可见,社区避难广场、太阳能路灯在社区减灾项目中意义重大。”

尽管已是深夜,鲁甸县人民医院依旧灯火通明,住院大楼门前广场挤满了群众,医护人员全部整装待命。从四楼到六楼,从病房到楼梯间,气氛凝重。医院楼道都被利用了起来,临时搭设了病床。

在四楼普外科病房,医护人员正在帮助陈丽红翻身,她疼得大喊。医生说:“她的腰断了。”陈丽红是龙头山镇居民,据她的婆婆刘陆妹介绍,地震的时候陈丽红正在邻居家串门,由于房子垮塌,压到了腰部。

回忆起下午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刘陆妹的脸上仍然还有惊恐的表情。“当时晃得好厉害,吓死我了。我赶紧跑到街上去,其他的房子好像都垮了。”刘陆妹喃喃地说。

而在六楼楼道的一张病床上,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河口社村民肖兴海惊恐未定地向记者介绍当时的遭遇。“我在自家山上放羊,感觉到地震后我反手抱住了一棵树才没有滚下山去。”但是从山上滚下来的一颗大石头还是严重地砸伤了他的两条腿。肖兴海告诉记者,他放的17只羊不见了7只,实在“怕得很”。

在黑暗与雷雨中,一支支救援队伍继续向重灾区挺近,救援人员冒着大雨、滚石、滑坡、余震的危险,与时间赛跑。

震后30分钟,驻扎在云南昆明的武警交通第三支队一大队紧急出发,携带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应急救援装备驰援灾区。4日凌晨零点10分,120余名官兵冒雨抵达鲁甸县城,连夜投入通往震中龙头山镇和重灾区火德红镇的“生命通道”的抢通工程。截至凌晨7时,救援官兵已抢通道路23公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震后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并组建了以院长为队长的先遣医疗急救队,配备了野战手术车等装备,连夜赶赴灾区。

据介绍,地震发生后,云南省第一时间已投入7000余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先期到达的救援力量已开展救援工作。

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说,此次地震是近年来发生在云南省内最强的一次地震。

云南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造成当地两个重要变电站受损,9个乡镇4万余群众受到影响。经过全力抢修,目前昭阳区和鲁甸县县城的电力已经恢复。

地震发生后,当地不少群众也自发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家住鲁甸县城的李志明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他告诉记者,“听说地震后,就和几个同学一块从县城赶往灾区,一路依靠搭乘120急救车和徒步进入灾区。”

在微信微博上,一些网友为灾区祈福,并发起“鲁甸抗震救灾微倡议”,呼吁理智冷静,正确支援灾区,不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盲目自行进入灾区,给救援先遣队让出生命通道。

据新华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